中國人是一定得說“中庸”的,因為“中庸”是國人歷來信奉的立身處世之道。
一般認為,做人做事不求最好,也不求落在最后,中不溜即可。大家好像已經達成默契和共識,共同追求一種其樂融融的盛世太平。
從本質上說,這樣只求其表的理解是一種安于現狀、不求上進、得過且過的小農小市民意識。說嚴重點,就是一種明哲保身的精致利己主義思想,是一種沒有敢為天下先和開拓進取精神的無稽扯淡。
如果一味求“不出亂子”地“中庸”下去也就罷了,但國人們有時又不“中庸”,甚至義憤填膺起來,尤其是當未關系卻又關系到自身利益時,鍵盤俠和噴子們跳將出來,指手畫腳,口誅筆伐。
在這個網絡化的時代,是從不缺新聞素材的。范冰冰“偷稅事件”雖已過去許久,但仍然還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。且不說馮小剛和崔永元的恩恩怨怨,單說數字“8個億”,就夠人們掰起手指頭和腳趾頭、啟動畢生數學知識算上好幾個月的了,從而得出一連串駭人聽聞的結論并街頭巷尾熱議起來。
當再深挖出明星們的天價出場費和紙醉金迷的浮華生活時,人們就更不“中庸”了,坐不住了,吵嚷起來,罵娘起來,一個個成了俠客,成了義士。再對比了自己的工資收入之后,陡升萬念俱灰、看破紅塵之意,對自己的平凡和卑微產生了強烈的不滿,恨自己不是“趙冰冰錢冰冰孫冰冰李冰冰”。如若真換成了自己,也不一定能抵擋得了范冰冰的美艷和成百上千億金錢的誘惑吧。
我若為王,情勢或許更甚。
這是一種畸形的“中庸”,變態的“中庸”,是一種心理扭曲極度不平衡的自私自利表現。
何為“中庸”?字典解釋為“中不偏,庸不易”,指人生不偏離,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。還解釋為“中正、平和”,指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,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,中正、平和就得以長存。還解釋為“中,好;庸同用,中用”,指人不僅要擁有一技之長,做一個有用的人才,還要堅守自己的崗位,要在其位謀其職。《論語·庸也》也有云:“中庸之為德也,其至矣乎。”
可見,我們嚴重曲解了先人的思想,甚至在南轅北轍的道路上背道而馳很遠了。以求其表,不求其內核的淺嘗輒止的平庸之態,甚至以己昏昏亦使人昏昏了。
蔣介石,名中正。成王敗寇其是非尚且不談,其名“中正”,足見其立身處世之原則,有“中庸”遺風。
當南京淪陷,多數國民黨主和,中正力排眾議:“與其屈服而亡,不如戰敗而亡。”當日軍攻打到重慶,在外國使館都準備徹底撤僑的情況下,中正表示“死守重慶,和重慶共存亡”,拒絕再遷都。當準備借外力反攻大陸時,中正堅決反對制造“兩個中國”,反對臺灣獨立,主張“中國事自可由中國人民自己解決”。當毛澤東決策的最后一仗——解放軍南征西沙群島時,中正默許解放軍順利通過臺灣海峽。連毛澤東都笑談:“蔣先生還是講民族大義的!”
蔣毛二人雖未能“渡盡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”,但在民族大義面前,在維護一個中國原則立場上,卻表現得驚人一致。
反觀當今世風日下,為一“利”字縈繞而曲解傳統精髓,對自身權益所受的侵害卻茫然不覺,混混沌沌。
還是拿“稅”來說事吧。稅收是任何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,有人問:那關我什么事?樓倒了橋塌了路陷了,油有毒奶粉有毒疫苗有毒,也與我不相干,我沒有碰到呀?甚至還會疑惑“我交稅了嗎”。殊不知,我們的工資是交稅的,每個人都是消費者,住的房子、開的車子、吃的糧食,所買的商品和消費的東西都是含稅的:我們都是納稅人和當事人啊!
而當我們的權益如此這般受到損害時,更多的國人卻選擇“中庸”,保持沉默,心里想: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,自有人出來解決問題的。長此以往,最后只會落得惡人當道、好人遭殃而萬馬齊喑的局面了。
不要再癡迷于討論范冰冰是“漏稅”還是“漏睡”而幸災樂禍或是落井下石了,堅守中正,尤其是權利機關和公職人員,秉正直正義之心,有位而有為,素位而行。讓“凱撒的歸凱撒,上帝的歸上帝”,不再單靠民間個人和媒體的力量來揭露社會不公和黑暗了。否則,表面一團和氣的虛假繁榮,終究會土崩瓦解、灰飛煙滅的。
堅守中正正義,民方可富,國方能昌。